作者:朱晓帆西宁股票配资平台
新学期伊始,一款新型棒棒糖悄然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。这款糖果是仿香烟造型的,还设计了“过滤嘴”,底部做成了“香烟”点燃后的样子。嘴里叼着这种棒棒糖,可以模仿成年人吸烟的动作,这让不少好奇心强的孩子纷纷购买。
这款糖果的包装盒也类似烟盒,盒面上印有一只手夹着香烟的图案,图片上方写着“是糖不是烟”的字样。它一盒两根,售价一元一盒,对孩子的购买力而言算是平价的零食。对此,不少家长反映:“即便知道只是块糖,也会担心它诱导孩子吸烟。”
孩子们一起买、一起“吸”、一起“递”的行为,反映出他们游戏、娱乐、社交的多重需求。然而家长们的担忧不无道理,未成年人的心智尚不成熟,他们追捧这类仿烟糖果,很可能会通过这种产品把吸烟和吃糖的“愉快体验”联系起来,从而淡化吸烟的危害性。试想一下,如果这种觉得自己“很酷”的心理暗示,无形中让孩子们对吸烟产生兴趣和好感,激发他们尝试真烟的冲动,那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来,盯上小学生的“糖衣炮弹”层出不穷,家长们在孩子手中发现不少令人难以接受的商品:萝卜刀,孩子拿着它玩时作扎刺状;酒精冰激凌,酒精味十足,孩子却吃得津津有味;“鼻吸能量棒”,歪着头凑在鼻子下使劲吸两下的姿势酷似电视剧中的吸毒人员;外包装和手感形似计生用品的“恶搞糖果”。一些具有诱导性的糖果玩具打着“恶搞”的旗号,在中小学生间“风靡一时”,甚至一度“断货”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第五十五条规定:生产、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、药品、玩具、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、游乐设施等,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,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。据媒体报道,仿烟棒棒糖也出现在了互联网电商平台上,目前在售的产品品牌不一,其中不少属于“三无”产品。但就算如此,某电商平台上该产品也已售出5.7万多单。
好在,除了家长开始行动起来以外,目前也有不少学校通过召开主题班会、家校联系群通知等方式,加强对仿烟棒棒糖等恶搞糖果玩具的提示;部分地区的市场监管局通过调查走访,要求企业不再生产此类产品。不过,也有监管人员表示,尽管这类商品存在明显不良诱导,但尚无法律明确禁止其生产和销售。如何净化孩子们的成长空间,仍是亟须思考的问题。
孩子们的童年总离不开糖果和玩具。不论是什么样的糖果和玩具西宁股票配资平台,都应该甜至心灵、趣至童年,而非玩出灰色和低级。我们期待着更有创意、更富童真的糖果和玩具涌现,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。
启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